close

本文刊載於:20129月:0-6歲寶寶管教100問專刊》秋季號

讓孩子知道,你愛他們一樣多    

  • 親子天下專特刊
  • 作者:何采諭(上善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)、編輯部
讓孩子知道,你愛他們一樣多

處理手足紛爭,大的一定要讓小的嗎?「孔融讓梨」適用現代嗎?
處理手足紛爭,不是以「年齡大小」來做區分,重要的是要判斷事情的對錯,及正確價值觀的建立。

「禮讓」是華人文化傳統的品格,但孩子在「讓」的背後,可能有些情緒及想法,是父母需要注意的。

孩子在「被要求禮讓」時,勢必會有負向情緒:「為什麼我都要讓?這明明是我的!」「他都沒問過我,為什麼拿了我的東西,我還要給他玩?」父母必須先同理孩子委屈的情緒,並提供「為何要求禮讓」的理由,讓孩子明白成人的想法,而非只是一味要「大的讓小的」,或「小的不會玩,先給大的玩」。

此外,必須要求孩子,想要拿他人的東西或玩具之前,必須先問過對方:「請問你可以借我嗎?」才是有禮貌的表現;也要讓孩子曉得,對方借或不借,乃是對方可以決定的事情,不能強求。

「抑制慾望的知足感」是要求孩子「禮讓」的過程中,很值得讓孩子學習的一項功課。孩子是不是可以不貪心、拿取自己需要的分量就好?我們常會將「想要的東西」誤以為是「需要的東西」,欲望無限擴張,最後落入不斷追逐、卻永遠無法滿足的光景。

「知足感」的培養,消極面是學習對「欲望的控制」,積極面則可昇華到「與他人分享」的利他精神。

孩子可能只接收到「父母要我禮讓」的命令,而沒有體察到禮讓背後父母要他學習的功課,因而產生「父母偏心」的想法。因此在要求孩子「禮讓」時,務必要與孩子有充分的溝通。

有時孩子可能很難理解抽象的概念,無法有遠見的看到禮讓的好處。這時可以嘗試設計一些階段性的功課,例如:「如果你和對方分享小餅乾,吃完了之後,爸爸會再幫你準備一份;如果沒有分享,你就只能吃自己手上的這一份而已。」讓孩子能較容易學習「禮讓、分享」的品格課題。

網路文章連結:讓孩子知道,你愛他們一樣多

 

arrow
arrow

    darling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